“懋中,你我都是老熟人了,就不用来这一套了,你去岁高中进士,我在这里表示祝贺了,听闻你的继母去世,回家奔丧,没有就任,还是要节哀顺变,注重身体啊。”
听到郑勋睿这样说,陈子龙拘谨的神情放开了一些。
“在下乃是山野散人,大人如此关心,在下深感惭愧,家中之事,已经处理完毕,近段时间与徐孚远、宋徵璧等好友一同编撰了皇明经世文编,因自觉学识不够,特来向大人请教的,还请大人予以指点。”
陈子龙等人编撰皇明经世文编,主要目的就是不满当今读书人华而不实、不务实际的坏风气,这里面也包括对东林书院、复社和应社的不满,也正是因为编撰皇明经世文编,让陈子龙与张溥等人的关系有些恶化了。
其实陈子龙还在整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,只是尚未完成。
正是因为对官场上诸多风气的不满,陈子龙做官的念头很淡,几乎是不想为官。
对于陈子龙这类读书人,郑勋睿的看法并不是很好,因为他们采取的是逃避的措施,并没有想着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,尽管他们对读书人空谈误国的害处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,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同样是著书立说,并没有身体力行的去改变这些风气。
当然处于这个时代,郑勋睿不能够苛求陈子龙做的更好。
既然陈子龙询问他郑勋睿对皇明经世文编的看法,那他也不会客气。
“皇明经世文编我看过一些,所谓君子之学,贵于识时,时之所急,务之恐后的提法,有一定道理,其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,下以资后学之师法的目的,具有代表行,试图俗儒是古而非今、撷华而舍实之风气,值得肯定,总体来说想法是很不错的。”
尽管郑勋睿的赞誉不是那么高,但陈子龙心服口服,毕竟人家是殿试状元,而且在官场上风生水起,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“懋中,我听闻你还在整理恩师的农政全书。”
“是的,只是在下才学不足,在下只是抄录徐老大人的农政全书,绝不敢说是整理。”
郑勋睿轻轻叹了一口。
陈子龙的脸色有些发白,要说郑勋睿才是徐光启真正的学生,徐光启生前在朝中威信极高,很多读书人都想拜在其门下,陈子龙都曾经专门去拜访过,不过徐光启根本不收学生,满朝文武及天下读书人几乎都知晓。
“懋中,你整理恩师的农政全书,我本应心存感激,按说这样的事情,应该是我来做的,不过我并不是特别赞同你的做法。”
“若是我没有记错,你今年三十有二,正值壮年,却一心沉迷于学术钻研之中,颇有看破红尘的心思,你不愿为官,不愿出仕,我还听闻你在家广其宅,示无志四方也,这是不是说,你一生准备处江湖之远了。”
郑勋睿的一席话,说的陈子龙脸色通红,口不能言。
“人生不如意十之,不可能事事如愿,你去岁高中进士,按说可以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,却被授官为广东惠州府司理,此事恐怕为一大挫折,你继母去世,回家奔丧,人之常情,家里的事情既然处理完毕,就应该回禀吏部,等候再次授官。”
“你看不惯官场上诸多的风气,认为世风日下,读书人哗众取宠,故而与一帮好友编撰皇明经世文编,想以此来展现腹中文采,警醒世人,告诫读书人要脚踏实地,不可好高骛远,试想官场之风气若是能够被几本书就改变了,这世上的事情岂不是太简单了。”
“扪心自问,你何尝不是有怀才不遇之心理。”
“你我曾经在江宁县长谈,若非这等缘故,我不会和你说这些,现如今的局势你怕是也知晓一些,北方大乱,后金鞑子侵袭关内,流寇肆掠河南湖广等地,正是需要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的时候,你却到我这里来征询对皇明经世文编之意见,你认为我会怎么想。”
陈子龙已经羞得无地自容,论年纪郑勋睿比他小了足足七岁,可人家的认识却完全在不同的高度,二十五岁的年纪,就已经是太子少保、漕运总督。
看见陈子龙的神情,郑勋睿也知道自己说的有些重了,不过响鼓也需重锤。
“懋中,我是看好你的,故而才说这些话,希望你能够明白,你自己去好好的思量,既然到淮安来了,可以四处走走看看,食宿就在官驿,不用客气,也许在淮安走动一番,你会有一些不同认识的。”
陈子龙告辞之后,徐望华进入了厢房。
“徐先生,派人注意陈子龙的一举一动,随时将情况禀报给我,此人还算是人才,不过需要磨砺,若是不能够警醒,太可惜了。”
徐望华点点头,他倒是没有觉得奇怪,郑勋睿身边的人,的确都是有能力的,而且能够人尽其才,就说文坤,出任淮安府同知之后,几乎就做了知府应该做的所有事情,否则以淮安知府吴伟业的认识,很多事情都是做不好的。
第五百二十章精心的部署
盖州遭遇攻击的消息,很快传到了沈阳,负责盖州、耀州和海州等地防御的肃亲王豪格如临大敌,将一点一滴的情报都直接禀报给皇太极,而且还是采取的加急的方式快速送达。
这样的情报,肯定是皇太极最为重视的,他对驻扎在复州等地的郑家军是特别看重的,郑家军已经成为他的一块心病,当年满八旗拿下了复州和旅顺等地,保证了大清国后方的安然无恙,可是当他亲率大军征伐朝鲜的时候,郑家军却抓住了机会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旅顺和复州等地,还打败了前去增援的多铎、阿济格和阿巴泰,生擒阿济格,展现出来强大的战斗力,让皇太极不得不撤离朝鲜。
皇太极一直担心郑家军进入到北直隶作战,毕竟大明的军队,最为强悍的就是郑家军,只要郑家军不进入北直隶,多尔衮率领的大军就能够横扫北直隶。
皇太极召集了代善、济尔哈朗、多铎和范文程等人商议,仔细分析了盖州遭遇到进攻的事宜,最终得出的结论,郑家军很有可能对盖州、耀州和海州等地发动进攻,获取实际的利益,范文程的分析更是独到,认为郑勋睿以及郑家军不一定会服从大明朝廷的调遣,也许会独立行动,鉴于此皇太极迅速调兵遣将,命令五万满八旗的将士迅速从辽阳抵达耀州,服从豪格的统一指挥,不管如何都要守住盖州、耀州和海州等地。
多尔衮率领的大军,在北直隶获得的诸多胜利,皇太极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知道了,特别是杜度率领大军打败了明军增援的部队,斩杀近三万人。逼迫两万明军投降的情报,让皇太极很是兴奋,这样的胜利对于他来说意义不一般,总算是能够减轻一些内心的郁闷了。